文:蔡壘磊
投資和投機有什么差別?有位大師說,當我盈利的時候,人們說我在投資,當我虧損的時候,人們說我在投機。
人們說,投資就是以賺取利潤為主,投機就是以期待標的本身價格上漲從而盈利為主;人們又說,時間長的叫投資,時間短的叫投機。
【資料圖】
可是賺取利潤的本質,難道不就是增加了標的本身的價格么?如果利潤拿到了,標的本身價格跌了,你愿意嗎?我許你50%的年化,1年給你跌去了80%,這就是投資?如果標的價格不能變,那增加利潤和把利潤加在標的價格的上漲中有什么差別?而時間長多長是長,時間短多短是短?期貨1天也是長,股票1年也是短,怎么去判斷呢?這些都是人們非常主觀的定義,根本無法區分投資和投機。事實上你也無需區分,它們都是一回事,本質上只要不是期望值明確為負的賭博游戲,只要能通過你的主觀努力增加盈利概率的,都是同一種游戲,都可以叫投資,也可以叫投機。
這是大概念上的統一,如果你還想進一步往里區分的,我倒有一個區分方式,假如你一定要把更高級的做法叫投資,把更簡單低級的做法叫投機,那我會說,著眼在整個市場份額的,叫投資;著眼在眼前價格的,叫投機。
所有的投資品都有周期,周期頂部和底部的價格自然是天差地別的,而我等凡人斷不可預判自身所處的周期位置,只能是馬后炮地去分析。那要預判怎么辦?盡量不要去預判價格的走勢,而是要預判共識的擴大概率,因為后者的確定性更高。
假如一種投資品進入了熊市跌跌不休,這時候去計算盈虧比,或者去設置止損線,都是低級做法。更高級的方式,是去預判這種投資品的供需曲線后市會如何變化,如果這個投資品的供給相對確定,而需求卻會不斷增長——比如它是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,它當下的共識傳播率還很低(就像你在早期體驗過比特幣的無國界轉賬,知道它能如何改變我們的經濟系統,但發現周圍人一提起都還不知道的時候),這就是一種更高級的判斷方式,而不是今天跌了50%,明天漲了100%,每天盯著k線跟耍猴似的。
此時你盈虧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確定供需曲線是不是遲早會往需求相對擴大的方向走?如果確定,那么你要做的,就是不停地增加你在總量中的占比,就這么簡單,至于你現在這些錢是虧了多少還是賺了多少,跟你有什么關系呢?反正你不能賣。舉個例子比特幣一開始只有10個人知道,但在你嘗試了它有什么用,想明白了之后,你就等待它總有一天會讓10億人知道就行了,你什么都不需要做,它的總量是2100萬個,你只需不斷增持比如到了2100個,你就占到了總量的1/10000,蛋糕大了,你等比的蛋糕面積自然會大,你現在糾結盈虧又有什么意義呢?幣數占比才是長期唯一的考量標準。
股票也是一樣,但股票的數量會不斷增加,你可以看到我們從股市推出的30多年來,交易標的增加了多少?這些都是稀釋,當股民的數量增加到無法增加時,也就是共識人數無法增加,如果標的還在增加會怎么樣?當然是你的標的的蛋糕份額被不斷稀釋,最終你的蛋糕一定是越來越小的。中國的股市什么時候漲最快?標的的增加速度沒趕上股民數量增加速度的時候。
同理我們之前為什么總說要買中國最大城市的最核心區房產?因為這個供給相對不變,你要是以整個城市作為挑選標的,那不確定性就更大了,只有整個市場普漲的時候才勉強說得過去。最大城市的最核心區房產相對不變的點是其土地非常有限,但它也還是有風險,風險在于核心點的變化——你腳下的土地是有限,可要是人們不認為住在這里才能體現優越感,商業中心也遷移了呢?比如寧波的核心區位從三江口變成了東部新城后,如同比特幣失去了幣圈的領導共識,那就是系統性風險,直接把你的策略打崩潰了。
所以投資最重要看什么?
一看未來共識的潛在釋放量
二看長期供需曲線
三看你占總蛋糕的比例而非絕對值
沒了。
每天糾結價格漲跌,看自己倉位的盈虧比,設置止盈止損線,長吁短嘆的,都一定是某個環節沒做好——要么是持續入金問題沒搞定,沒有長期子彈;要么是倉位管理沒做好,所以才需要對單個標的設止盈止損。
這些能引起情緒波動的做法,一定代表著某種錯誤,沒有之一。
我是蔡壘磊,感謝你的閱讀。